发布日期:2024-07-25 13:48 点击次数:167
我国农业保险在较短时间内取得长足进展,不过与农业强国的要求相比还有较大差距。发挥农业保险功能,要加强资金保障,强化优质服务,还要强化科技支撑。
农民种粮可以更加安心了!近日,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在全国全面实施三大粮食作物完全成本保险和种植收入保险政策。三大主粮农业保险扩面,是农业和保险发展的一件大事。这一重大突破,有利于进一步稳定种粮农民收益,提升农业防灾减灾救灾能力,让中国人的饭碗端得更牢。
保障粮食安全是关乎国计民生的根本大事,稻谷、小麦、玉米是我国老百姓饭碗里的主要粮食品种。农业生产往往因自然灾害而受损,近年来各种自然灾害,比如极端降雨及其引发的洪涝和地质灾害,造成的损失触目惊心,凸显保险保障的重要性。三大主粮农业保险的作用就在于给粮食生产撑起“保护伞”,稳定种粮农户收益,保护农民种粮积极性。
会议地点:宜兴市高塍镇工业集中区赛特大道25号鹏鹞环保股份有限公司会议室。
自2007年中央财政实施农业保险保费补贴政策以来,我国农业保险不断扩面、增品、提标。保障水平方面,从保直接物化成本发展至覆盖全部农业生产成本或保收入。直接物化成本包括种子、化肥、农药、灌溉等成本。然而,这还不是农业生产的全部成本。完全成本保险则覆盖物化成本、土地成本和人工成本等农业生产总成本,种植收入保险覆盖农业种植收入。这两个保险体现了更高的保障水平,基本实现让投保农户“旱涝保收”。
由于我国各地经济和社会发展状况差异较大,农业保险政策大多采取先试点,再逐步扩围、推广的做法。就三大粮食作物完全成本保险和种植收入保险而言,经历了试点、在粮食主产省推行、覆盖全国所有产粮大县的过程,直至此次部署在全国全面实施。三大主粮农业保险扩面实现全覆盖,切实提升了这项重要政策的普惠性,让广大种粮农民不再“靠天吃饭”,获得有效保障,可谓吃下了“定心丸”。
我国农业保险在较短时间内取得长足进展,同时还要看到,目前农业保险的发展水平与农业强国的要求相比还有较大差距。在政策实施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和短板,比如“扩面、增品、提标”仍有较大空间、承保机构服务基层的能力还需进一步提高、农业保险经营成本较高等,还需要进一步提质增效,特别是强化政策保障和提升服务水平。
发挥农业保险功能,要加强资金保障。农业保险具有政策性,也就是由于农业生产风险高、农户保险意愿相对有限等多方面原因,农业保险不适合走纯商业性保险的发展模式,需要财政进行补贴、支持。财政支持是农业保险可持续发展、发挥作用的重要保障,管好、用好财政资金至关重要。今年,中央财政农业保险保费补贴安排545亿元、增长18.7%。在财政收支紧平衡的形势下,如此大力度支持农业保险发展,足见国家高度重视。
在中央财政进行补贴的基础上,地方财政还需要一定的配套,加强资金保障,强化预算约束,及时足额拨付保费补贴。资金使用要强化绩效导向,做好绩效运行监控和绩效评价,确保政策精准滴灌,真正发挥资金效益。同时,要强化部门协同,加强保费补贴资金审核、监管,防止资金被当成“唐僧肉”,对拖欠、截留、挪用补贴的情况严肃查处。
发挥农业保险功能,要强化优质服务。承保机构要优化险种设计和理赔服务,按照保本微利原则厘定保险费率,做到承保到户、定损到户、理赔到户。农业保险政策的落实要畅通服务的“最后一公里”,优化农业保险承保理赔业务制度,进一步提高承保理赔服务效率,提高承保理赔精准性,一旦出险能够快速理赔、应赔尽赔,切实增强农民获得感。
发挥农业保险功能,要强化科技支撑。提升农业保险精准度、精细度,需要借助科技力量。近年来,不少地方和保险机构探索了卫星遥感、无人机、GPS定位、AI识别等技术手段,快速精准确定损失面积和程度。下一步,还需要加大农险科技在承保理赔中的应用程度。同时,加强农业保险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业保险的精准性、实效性。
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指出,要做好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数字金融五篇大文章。农业保险作为分散农业生产经营风险的重要手段,是普惠金融的重要组成部分。三大主粮农业保险扩面,农业保险高质量发展迎来重要契机手机配资,要把惠及广大农户的这一好事办好,助力乡村振兴,更好地服务保障国家粮食安全。 (本文来源:经济日报 作者:曾金华)